人犬共患疾病是什么?
人畜共患病(zoonosis)是指病原体能够在人和动物之间自然传播,引起人和动物共同患有的传染病。从病原体的储存、复制、排出到传染给人,不需要人工参与干预,即可以在自然界反复循环。根据传播方式和流行病学特点,人畜共患传染病包括以下几种类型:媒介传播型,又称虫媒型如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等;粪口传播型,又称动物源型如肉毒梭菌中毒、弓形虫病等;直接接触传播型,又称动物直接源型如:狂犬病、炭疽、伪狂犬病等;土壤传播型,既可属于真源性和超源性(即既可寄生于动物也可寄生于人,也可仅在动物体寄生),如破伤风、肉孢子虫病、囊尾蚴病等。迄今为止已经查明的390 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传染病中,人畜共患传染病就有260 余种,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危害比较大的有口蹄疫、结核病、布氏杆菌病、猪链球菌病、禽流感和狂犬病等。
狂犬病属人犬共患疾病,人患狂犬病后,症状表现为狂躁、恐惧、恐水,是其发病后一个典型症状,因此又称恐水症。在恐惧和恐水的同时出现咽肌痉挛,因排不出而越积越多以致发生窒息、呼吸停止。狂躁数日后,转入沉静期,但因脑神经运动功能麻痹、全身瘫痪、呼吸衰竭而进入昏迷导致死亡。该病一旦得了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病死率为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