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周围颜色深怎么办?
在肛肠门诊中,经常见到患者询问:医生,我的肛门周围颜色为何那么深?是否有病变?有什么方法能变浅吗?一般门诊患者主要是以询问美容为目的。肛门周围的颜色加深,首先要了解其病因。中医讲“诸黄皆属于湿”,认为黄为湿热外泛之象,所以常见的中医肛肠疾病如肛周湿疹、肛瘘、直肠脱垂等,均可出现外阴及肛周的皮肤颜色加深。此外其他疾病亦需要进行排查,如天亮后不退色的“黑眼圈”,需要警惕是否肝脏功能异常,甚至恶性肿瘤的首发症状。外阴和肛周的皮肤色素异常增生,也见于临床上的“结节性黑病”,与家族遗传因素有关。因此,建议外阴和肛周皮肤颜色异常的患者,到正规医院的门诊进行检查。
目前认为,良性疾病导致的外阴和肛周皮肤颜色加深,与局部过度摩擦、个人卫生不洁、劳累、长时间久坐等因素有关。特别是经常手纸不清洁、搔抓等继发感染的患者,皮肤颜色可呈褐紫色,形如扩展开的“杨梅”,局部多伴有汗液或渗液。因此改善生活习惯,经常清洗保持局部卫生,忌辛辣刺激饮食和饮酒是基本的预防措施。局部药物治疗可选择中药熏洗方治疗,也可以医院肛肠科门诊购药,一般为熏洗合剂,药物成分有地榆、黄柏、槐花、苦参、蛇床子、生薏苡仁、生芡实、生扁豆衣、生山楂、白葵花、白菊花、冰片等。药物加水煎煮之后,待温度合适之后,先熏后洗,每日1——2次。局部可外搽蛲虫霜或有抗炎作用的软膏。如果合并有肛周湿疹、尖锐湿疣等病变,则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治疗。同时建议每周进行2~3次的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有调理大肠脾胃之气血阴阳,疏调气机,调枢畅机的作用,可益气化湿、清热解毒,从而改善全身的脏腑和气血之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