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猫怎么老睡觉?
猫科动物都是夜间活动的,它们在白天大部分时间都在休息,只有到了晚上才会出来活动、狩猎。由于人类的夜晚一般都是在睡眠中度过,所以在家的时候一般不会注意到猫猫是不是在“睡觉” ,而只有在白天这些时间才觉得它们是不是在“睡觉”呢! 其实,猫跟人类一样是有生物钟的,它们会自然而然地形成自己的“作息时间”——在白天睡觉、晚上起来玩;或者是早起早睡,或者晚睡晚起……
无论哪种方式,都有一个共同点——白天睡觉的时间长度肯定比黑夜要长得多。 所以,当人们发现猫总在白天睡觉并且怎么也吵不醒时,实际上是因为它们的身体告诉它们现在需要睡觉(因为正是“休息时间”);同样,当人们发现猫总是在夜里活跃而且怎么叫都叫不醒时,实际上也是因为它们的身体告诉它们现在需要运动(正好是“活动时间”)。 当然,我们也需要注意一点:有些猫可能是因为更换了环境或主人,导致情绪低落、抑郁,也会出现昼夜颠倒的情况——白天躲在阴暗处睡大觉,晚上蹦哒得比狗还欢。对于这种猫,只能慢慢调教了,可以试着在白天把猫吸引到某个地方进行逗玩,逐渐改变其生物钟。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做法只适用于幼猫且不能强行纠正。如果是成猫或者老年猫出现了这种情况,建议顺其自然,不用刻意纠正。毕竟,对于任何生物来说,“顺其自然”才是“最佳选择”!
猫一天有15小时用来睡觉,7小时打盹,仅有2小时左右处于完全警觉的状态。年纪大的猫会睡得更多,有的甚至长达20小时以上;而更年轻的猫会多打会盹,清醒时玩心也比较重。虽然睡觉是猫最主要的行为,似乎有睡不够的架势,但我们还是难免为它们的嗜睡程度感到惊讶。这种生物怎么这么多时间都在睡觉?不担心被人吃了?
其实,猫这种“睡死不拉呼”的样儿并非因为懒惰和安逸,恰恰相反,它是“忙”出来的。猫天生是狩猎高手,拥有迅疾的身手,而攻击的方式就是猛扑猛攻,这属于爆发性行为,能量消耗巨大。为了积攒充足的体力,猫不得不在两次行动之间的休整阶段充分休息。而且,它们的休息方式很特殊,有5个小周期构成一个大周期,一个小周期为15分钟。在15分钟的时间里,猫先花1/2~2/3的时间打个盹儿,然后入睡,最后进入REM睡眠,即具有显著恢复精力功效的深度睡眠状态,持续3~4分钟。
猫白天睡觉或放松,夜晚才开始活动,在暗处或微光中的良好视力使它成为夜行性(夜出性)动物。实际上,无论是夜行性、晨昏行性还是昼行性的脊椎动物,睡眠周期都是由一个非常精密的被称为昼夜节律生物钟的系统支配的生物钟由身体内脏器官中的细胞群组成,其运行机制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睡眠周期。猫有双色视锥细胞,只能分辨蓝色和绿色,不能辨别红色,因此看到的和实际的有差距,视力也没有其它动物好。
实际上,猫眼的瞳孔大小是可以改变的,光线亮时瞳孔缩到一条缝,昏暗时则完全散开。瞳孔散大意味着进入眼睛的光线增加,成像更为清晰。因此,和瞳孔缩得像刀片一样时相比, 散大时的视力要锐利得多——在暗处,猫的视力比人强8倍。这种视觉特点和进食习性决定了猫在昏暗的环境中活动——即夜行性。
不过,对室内猫来说,由于受人活动的影响,它们往往白天也外出活动。而且,由于光照条件比较好,在能看见猎物时,它们会迅速进入待机状态和狩猎状态,直到把能逮的都逮进嘴,再开始下一轮休息。所以,对猫来说,无论是在主人忙活上班时,还是在和主人一起玩了之后,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睡觉, 从下一次的活动中汲取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