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什么天鱼缺氧?
一般说来,当温度超过28℃,鱼类就会开始缺氧了;30℃以上时,多数淡水鱼会出现浮头现象(即缺氧症状)。 夏季气温升高,水中溶氧量会随着水温的升高而减少,如果水域中植物稀少或者根本没有,则鱼儿很容易被“热死”。当然,氧气不足不仅夏天会“中暑”,冬天低温也会“冻伤”——在寒冷冬季,如果水体中的含氧量低于6毫克/升,就会对水生动物产生危害。所以在冬春换水不当也会造成鱼类缺氧死亡。
我们常看到公园或河边水草旺盛的地方鱼群密集,其实这就是由于水草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大量氧气,从而使水中溶解氧增多,鱼类感觉舒适,所以才聚集在水草丛旁。 除了自然因素外,人为因素也会导致鱼类缺氧。例如,向水中排放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以及农业灌溉用水,都会使水中有机物和氮磷含量升高,导致水质恶化,使得溶解氧含量降低。
另外,使用含有有害物质的农药、化肥、除草剂后,这些物质也会通过水土过滤进入水中,对水生动物造成伤害甚至导致其丧失生命。所以,防止鱼类缺氧,做好水质净化很重要。 当然,预防鱼类缺氧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适时开增氧机。因为增氧机可以快速打破水体的对流层,增加水中的溶解氧,抑制微生物的作用,从而避免产生有毒物质。
老口池塘易缺氧:老口池塘,底泥较深,有机质含量高,池底耗氧量大,易出现池底缺氧,导致水体下层缺少溶氧,所以,老口池塘鱼类比新口池塘易出现缺氧死亡的现象。
肥料池塘易缺氧:在施肥不当或施肥量过大的池塘中,易出现池塘迅速分层,底层缺少光照而有机质含量很高,从而耗氧严重,导致水体出现下层缺氧而引起池鱼上浮甚至死亡。
晴天中午易缺氧;夏季晴天,光照强,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强烈,水体中容易出现垂直分层现象,上层水体(离水面40-60厘米以内的水层)的溶氧十分饱和甚至过饱和,而中下层的水体中溶氧严重缺乏。这种现象,往往会导致水体中下层的池鱼因缺氧而上浮甚至死亡。这种缺氧现象,多发生在晴天中午13点~16点,且持续晴天比阴、雨天后晴天更易发生。
因此,我们在夏季一定要十分注意池塘缺氧问题,要注意保持水体良好的通气,保持水体中溶氧的均衡和充足,以防缺氧死鱼现象的发生。可在晴天中午开启增氧机1-2小时,搅动水体,打乱水层,使下层缺氧的水与上层富氧的水混合,达到增加下层水体中溶氧量的目的;在夜晚开启增氧机到次日清晨太阳出来再关闭,使整个夜晚的池水保持溶氧充足;在池塘一角搭建2平方米左右的水泥台,便于池鱼缺氧时在水泥台上休息而不因“浮头”被水淹没而窒息死亡;也可在池塘一角搭建2-3平方米的网箱台,让缺氧的池鱼在上面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