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田和柴犬不是同一个品种吗?
秋田和柴犬是同一个物种,只是秋田的毛色相对更加单一。现在市面上很多卖的柴犬都是颜色比较深的,比如黑柴、赤柴等,这种柴犬看起来比秋田要“憨厚”许多呢! 不过也有颜色比较浅的柴犬,比如白柴。虽然颜色不一样,但是性格是完全一样的。
说到颜色,就不得不提一下日本的“色部”制度了。在日本,宠物狗的颜色是有资格认证的,不同色的宠物狗价格也是不同的。 日本将狗狗的颜色分为5个等级: 1级(最顶级)——纯白色,全身没有一根杂毛; 2级——奶油色(黄色系),全身泛着柔光的金黄毛发; 3级——茶色,像抹茶味的巧克力; 4级——褐色,像咖啡一样深沉的颜色; 5级——黑褐(或者称烟熏褐),像烟灰一样深邃的黑色。 有喜欢柴犬的朋友可能想知道,这5个等级的划分到底意味着什么?价格又如何呢? 其实,每个等级之间的差异是非常明显的,价格也的确有高下之分。
就拿北京犬舍举例来说吧!一只1级的白色柴犬幼犬起价在8000元以上,而一只5级黑褐色的柴犬幼犬起价只有3000元。当然,这些都是北京的宠物店价格,如果在日本本土买的话会更贵一些。 很多人可能会想购买1级白色或是2级奶油黄的柴犬。其实,如果是你真正的爱犬之人,不妨考虑一下更“小众”一些的3级或4级颜色的柴犬。 也许你会问:为什么不买5级黑的?难道因为名字里有“黑”字就不适合家养么? 其实,并不是说5级黑的柴犬就不合适家养,而是说5级黑色的柴犬很容易掉色。既然容易掉色,那么在外面的草坪遛弯的时候,就很容易弄脏了。对于爱惜狗狗的主人来说,还是选择不染色或者染级别较低的深色比较好。
秋田犬和柴犬在历史上确有渊源关系。1868年日本进行“明治维新”时还处于封建时代。那时日本各地都相当闭塞,犬也没有标准的称呼,只是按照产地统称为“秋田犬”、“柴犬”、“日本犬(八丈、纪子等)”。“明治维新”以后,在统治思想中盲目崇拜欧美,极力贬低日本传统的东西。
在日本各地还存在着许多品种混杂的大型犬,当时称它们为土佐“恶犬”。由于土佐(现在的四国地方)有象关东虎那样凶狠残暴的中型混血犬,因此人们对恶犬存有恐怖心理。为了培育出能和欧美犬相提并论的大型狗,日本各地从古传下来的中型狗之中,以秋田地区为主,挑选了大约6成,在各地的中型狗中混入了大型狗进行杂交。为了改良杂交的大型犬,从英国引进了红色的查耳良血猎犬和大型纽芬兰犬等与本地土狗进行杂交。这些混血的大型狗中有的被带到东京,京都,奈良等地的公园中去放养和表演,于是就得到了“日本犬”的名称。而在各地保留下来的狗中,按照产地分别称为秋田犬,柴犬等
日本犬,在1919年(大正八年)的全日本动物展中被定名为“日本犬”,1927年,日本犬协会成立,并进行了犬的血统登记。1930年,为了保存古传下来的各种狗,把秋田,柴犬等也定名为日本犬。
由于在大正年间(1912-1926)日本犬被定名为“秋田犬”,因此,秋田犬被认为是日本犬和柴犬是同一种狗的不同血统,因此在展览会等场所把秋田犬称为“柴”或“柴犬”。但是,从1951年(昭和26年)冬开始,秋田县在保护秋田犬中进行努力,县狗保存会,在1952年11月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大会,在会上秋田县政府被选为秋田犬的中心管理机关,制定了秋田犬的保存改良计划和组织了秋田犬血统管理组。在1954年12月29日由秋田县制定了秋田犬保护管理办法的条例。根据这些条例和犬的特征,确定了秋田犬的血统,体长,毛色,斑纹和其他特征。
柴犬是在1924年,根据京都市的府志记载着:在丹波,但马地区在土中建犬窝,犬在窝中象烧着的木炭那样呼呼地喘气,因此被叫成木炭犬,简称柴犬。在1930年,柴犬保存会在京都,兵库县成立。1934年日本犬协会认定“柴犬保存会”为日本犬柴犬分部,保存会致力于柴犬的保存和改良。在1940年为了保存日本品种犬制定了日本犬育成管理规程,把“柴”定名为日本犬柴犬部。